送教下乡,是目前有学习能力但因环境限制无法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,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方法。近几年全国各地广泛采用这种特殊教育方法,为学生设计特殊教育方法、设置特殊课程,让他们在家锻炼身心不失学、在家享受教育政策。
大理州祥云县特殊教育学校(下文简称“祥云特校”),承担着对下辖八镇两乡里数十名在籍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,除去日常的上课、康复训练,还保持着月度的送教下乡任务。
祥云特校的送教范围涵盖了祥城镇、云南驿镇、下庄镇、普淜镇、鹿鸣乡等多个乡镇,从祥城镇出发,经过国道、乡村水泥路、盘山公路、红土坡路,到达每一个学生的家中,给他们带去生活补助、营养餐补助、社会爱心力量捐赠款项和物资,同时了解学生的康复情况、引导新阶段的肌肉学习和知识学习、登记学生对复健医疗器械的需求。
今夏7月21日,bd手机版官网登录ios 、半岛app应用 、半岛电子官网 2018级学生姚茜,通过与家乡祥云县的特殊教育学校联络,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,跟随团队,先后几次前往普淜镇和下庄镇开展送教下乡工作。
出行前的几天,西南地区降雨不断。出门前我们都期望着雨季中的这几天,能够如预报一样晴开。我们小组驱车所到之处大多是盘山公路,这种路段是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的多发地带。我伸头看向窗外,路面上时有雨水冲刷下来的红土和石块,沿途山上的树露出大半根须。这条路,也许是我走过的山中行程里较为辛苦的一次。
所幸那几日天气不错、沿途路况较好,随处可见山村好风景。我们小组行车数小时,从田野到群山之间,走过泥泞坡地、铺着石块的公路,所见风景从梯田到漫山果园,在山路上与牛群背向而过,在挂壁公路往下看到它紧贴山腰的下半程。一直驱车二三十公里才到达了第一家,这里的居民驻扎地稀稀落落,我们有时需要绕过一座山才来得到下一个家庭。
(一)送教上门,送爱到家
尽管每家散落分布、山中岔路较多,小组中有着多年送教经验的王老师却能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中,记住每一家每一户的位置,带着我们沿坡穿巷,走进一户户人家。我和老师们一起积极工作,与孩子们交谈,倾听家长对于学习情况的反馈,引导他们走向新的学习阶段。同时,把相关政策补助交到家长手中,使这些资金孩子的日常生活增加一份保障。
这些特殊儿童的年龄在五岁到十六岁之间,虽然有言语和智力的缺陷,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情感的自由表达。看到老师的到来,往往露出羞涩、欢喜的神情,配合简单的肢体指示动作,告诉父母老师的到来。
一个不会汉话的彝族少年,在我的镜头前笑着摆出姿势,还搬出水烟筒请王老师抽,被老师笑着拒绝了;一个五岁的小妹妹,对我手机感到好奇,大笑着用手指滑动手机相册,翻阅她和爷爷的照片;在公路边的轮胎店里,我见到了之前入学过的女孩,她害羞又高兴地看着老师们。这些孩子生动、童趣的表达,让我很感动:在整个过程中,我们的快乐是相同的。
送教不单单是为了孩子的教育,也是为了帮助这个家庭。家长们诉说着对国家政策的感激之情,一位奶奶还拿出自家的果实让我们带去品尝。从住房、营生到教育,我理解他们的生活从中得到过很大改善。此行中我看到老人在树荫下聚会谈天,听老师们调侃路上慢悠悠出来打谷子的那一户人家。一路上,引入眼帘的是:漫山遍野的果园、小院晒起的菌菇、山脚支起的人工菌大棚、肥大油亮的烟草田、植株高大笔直的玉米田,七月并不是收获它们的季节,但雨水和耕作经营让我们期待着这一季的好收成。
其实,扶贫工作开展至今,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形式在农村各处得到落实。我的婶婶和姑父分别肩负着点对点扶贫和驻村的任务,我从跟着姑父走访的所见、从婶婶讲述的扶贫工作中,我了解到:农村面貌变化很大,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,修水泥路、修住房。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基层力量,走进千家万户,落实劳动力的就业情况,用自己和组织的力量,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。
(二)使命在肩,责任在心
因为特殊教育的学生档案一式两份,分存在祥云特校和地方小学,所以我出入过多所小学。看到一个小学,半堵墙上挂满奖状,黑板上写着学校安排,围墙上贴着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”的标语。我也遇到过一个“未见其人,先闻其事迹”、有着三十年教龄的校长,他管理学校大小事宜、坚守山区教职数十载,刚被提上表彰奖励的名单。再偏远的地区也有奉献付出的一拨人,有的显著提高了学生成绩,甚至能与城镇一较高下。再艰苦的环境,也没有磨平他们对孩子的付出、对职责的履行。知识的普及对于脱贫攻坚同样重要,正是这样的基层教育,为濒临失学的孩子兜住了义务教育的底线。
听王老师介绍,有的特殊教育已经可以通过较成熟的教育课程,引导特殊儿童学习实操技能,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。不论怎么改善、不论是扶贫类别,工作的初心都是期望生活能朝着可持续、更好的方向发展。在扶贫脱贫的很多领域,都会出现走在前面的团体,它们的工作都已经比过往更加有效,有进步。在这场战斗面前,我们都是一个团体,想找一条更好、更宽的路。守望相助、资源互补、团结一心,才能为攻坚克难创造更多力量
这次送教活动中,我们的送教行动收获了更多成果。我们希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送教,让偏僻角落里的孩子,也能够与时代并步行走。
现在正值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。作为大学生,我也许能力尚且有限,但是当我参与到这样艰辛且不间断的送教活动中,不由感叹:如今脱贫的成就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点一点铺就出来的。我看到了前辈们的奋斗,我愿意跟随他们的脚步,一点点前行,他们就是我们成长成才路上最好的老师。
如今更多的00后挑过了前辈们的担子。在我们的团队中,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。我们00后中有许多人都自觉自愿地走向社会基层、跟上国家的发展轨迹。我们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人一点一点的劳动,解除山区代代贫穷、无书可读、半路弃学的魔咒。
未来,中国会有更深更广的发展空间,等待着我们去完成使命。这次送教,虽是诸多中国脱贫项目中的一颗小水珠,却使我真正感觉,即使作为一名处事为深的大学生,我也可以为一个个深山里的家庭带去温暖。